潇湘头条APP
观察者!发现者!报道者!
立即打开
潇湘头条-观察者!发现者!报道者!
快捷导航 潇湘头条-观察者!发现者!报道者!
主页 > 范儿 > 艺术 >

郑板桥为何一生不画梅花

清風明月逍遥客2020-01-01 12:10:36阅读:0

板桥精通书画,推辞生意,不画梅花不是因为梅花画得不好,而是要与邻友善。...

扬州八怪中的郑板桥在到扬州之前住在苏州。他在苏州城的桃花巷东头开了一家画寓。以卖画为生。当时在桃花巷的西头,画家吕子敬也开了一家画寓。吕擅长画梅花,并标榜自己画的梅花是‘远看花影动,近闻有花香’。

郑板桥来到苏州后,只画竹子,山石,就是不画梅花。而且若有人请郑画梅花时,他总是笑道:“我画的梅花比吕先生差远了。走吧,我领你去找吕先生求画去。”

吕子敬是个落第秀才,上有爹娘,下有老婆孩子,自己又多病,生活十分艰难。他画梅花栩栩如生,每个花瓣都活灵活现。郑板桥总是当着众人高度评价吕子敬的画。“吕先生画的梅花,我再学十年八年也赶不上。”

有个回家养老的吏部尚书,精通翰墨,鉴赏力很强。十分欣赏郑板桥的书法和画。他出五十两银子的高价,以《梅花幽谷独自香》为题来到郑的家里求画。

郑板桥虽为雍正年间的进士,但种种原因使其仕途不顺。也许这一次算是遇着了送上门的好机会,能巴结上刚卸职的尚书大人,无疑会是通向仕途的好机会。然而,郑板桥却推辞说:“尚书大人啊,说起画梅,还是吕子敬先生画的好。这么说吧,他画的梅花值五十两银子,我画的充其量也就值五两。”

老尚书听到这话,就拿着银子找吕子敬去了。

自从老尚书找吕子敬画过梅花后,吕子敬觉得他的画比郑板桥的强多了,时不时地自我夸耀,说在苏州城里他说第二,没人敢说第一的。一些朋友们把吕子敬的话带给郑板桥,板桥只是一笑了之。

郑板桥在苏州住了三年后,要搬到扬州去。临行前,吕子敬前来送行。文人送别总是以自己作品相赠。而郑板桥赠给吕子敬的,却是一幅梅花。

郑板桥展纸挥笔,只见他笔走侧锋,由深入浅,画出了苍苍点点带有飞白的梅花竹竿。画花朵时,用墨浓淡相宜,有轻有重,花瓣用淡墨直接点出,等水分未干时又在花瓣下端以焦墨渗化。如此画出的梅花酣畅淋漓,笔法流动,神采飞扬。再看整个画面,只有三四朵梅花画得清晰,余者皆涂涂抹抹,直有‘触目横斜千万树,赏心只有三五朵“的意境。

吕子敬看着郑板桥作画,惊得张开的嘴好一阵子没有合上。他愣了半天,才嗫喏着说:”郑兄有如此高超的画梅技艺,何不早早教我?”“怕吕兄谦让,再也不肯画梅,画酬就会少收许多。”郑板桥平静的回答道。

至此,吕子敬恍然大悟,感激的说:“郑兄所以不画梅花,为的是给小弟留口饭吃!”

郑板桥精通书画,推辞生意,不画梅花不是因为梅花画得不好,而是要与邻友善。

在现代激烈的社会竞争中,不处处出风头,为他人着想更是一种气度和修养的表现。

近期热点

第27届白玉兰:《山海情》获最佳电视剧,于和伟童瑶分夺“视帝”“视后” 06-11

北京人艺举办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诵读会 07-04

我在上影节的片单上,挑了这些“珍宝” 06-06

拿了三金影后的周冬雨,一演电视剧就水土不服? 06-18

毕加索画作《坐在窗边的女人》拍出6.6亿 仅用19分钟 05-15

热门文章
头条 湖湘 网站首页 头条 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