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产经 > 环渤海大湾区蓄势待发,京津冀协同,天津湾应运而生

环渤海大湾区蓄势待发,京津冀协同,天津湾应运而生

2019-11-25 14:46:18来源:凤凰国际智库阅读:0标签: 环渤海  大湾区  京津冀  协同  天津湾  应运而生

文章导读
环渤海地区,通常是指环绕着渤海全部及黄海的部分沿岸地区所组成的广大经济区域。...

《天津湾的战略构想及发展逻辑》系列一

环渤海大湾区蓄势待发京津冀协同,天津湾应运而生

导语:近年来,在长三角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蓬勃发展的背景下,环渤海大湾区建设也在蓄势待发。

曾几何时,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被寄予厚望为中国打造从南到北,齐头并进的经济版图,但缺少龙头城市的带动和经济发展的内在联系,环渤海虽坐拥崛起巨型城市群所必需的发展条件和地理区位优势,却无法实现经济要素的共鸣,像珠三角和长三角一样成为国家经济增长和转型升级的重要引导力量。

事实上,渤海湾发展乏力的原因就是缺乏引擎,毋庸置疑的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是破局的方向。

诸多产学研专家将目光聚焦至京津冀中的重要一环:天津。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区域科学协会会长杨开忠教授曾公开坦言,天津是京津冀地区唯一能够全面与北京协同发展的中心城市。这座昔日以重工业生产为主的北方最大的港口城市正处于渤海湾要地,2006年7月27日《国务院关于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国函〔2006〕62号)》文件中指出:天津市是我国直辖市之一,环渤海地区的经济中心。天津,如何践行职责,为环渤海破局?

在拥有天津市全部海岸线的滨海新区,“天津湾”应运而生。湾区作为一种重要的滨海经济发展形态,是世界诸多先进滨海城市的显著标志和繁荣的代名词。他们所具备的开放经济结构、高效资源配置能力、强大集聚外溢功能以及发达的国际交往网络,持续发挥着引领创新、聚集辐射的光和热。广阔的大海象征着开放包容、探索未知和不竭创新,向海而生、向海而兴,正是天津所需瞄准的发力点。

共和国七十年磅礴发展历程中,天津与祖国共同奋进前行。凤凰网国际智库围绕天津城市发展战略转型进程,推出“天津湾的战略构想及发展逻辑”系列专题,将从环渤海地区发展、京津冀协同、一带一路、天津的自身禀赋、经济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等角度,剖析发展的脉络,以飨读者。

环渤海大湾区启动的引擎在哪里?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发布,将“湾区”建设推至中国区域经济和城市圈发展舞台的最闪光处。“湾区”一词早已是地区繁荣的代名词之一。国际知名湾区如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等,已成为带动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引领技术变革的领头羊。

“南有上升至国家战略的粤港澳大湾区,那么北方的环渤海大湾区建设是否也能启动?”在今年全国“两会”上,不少代表们竭力呼吁。

环渤海地区,通常是指环绕着渤海全部及黄海的部分沿岸地区所组成的广大经济区域。这里是中国北部沿海的黄金海岸,在这片以京津冀为核心、以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为两翼的环渤海经济区域中,主要包括了北京、天津、河北、山东、辽宁,也就是三省两市的“3+2”经济区域。面积约为51.8万平方公里,人口2.3亿。

早在1986年,天津市发起成立了环渤海地区经济联合市长联席会;1992年,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快环渤海地区的开发、开放,将这一地区列为全国开放开发的重点区域之一,国家有关部门正式确立“环渤海经济区”的概念。2014年3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要加强环渤海及京津冀地区经济协作。2018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意见》,明确以北京、天津为中心引领京津冀城市群发展,带动环渤海地区协同发展。但关于环渤海经济区的规划至今尚未出台。

(天津滨海—中关村协同创新展示中心)

2005年,滨海新区被写入“十一五”规划并纳入国家发展战略,成为国家重点支持开发开放的国家级新区。2014年6月青岛西海岸新区和大连金普新区被批准为国家级新区。环渤海区域汇集3个国家级新区,可见国家重视程度以及布局。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连玉明同样认为,可以超前谋划和推动构建环渤海大湾区,进一步拓展京津冀的发展战略和湾区经济。

在连玉明看来,环渤海的海域很宽阔,京津冀一体化使其腹地也很丰富,与此同时,世界经济的中心正从欧美转向亚太地区,而东北亚地区是亚太经济的中心。环渤海大湾区最大的意义,就是抢占东北亚地区发展制高点。此外,东北振兴也需要引擎,环渤海将辽东南包括进来,可以成为东北振兴的新引擎。环渤海大湾区也可以与长三角大湾区、粤港澳大湾区共同形成统筹国内国际、协调东中西和南北方的区域发展新格局。

不容忽视的是,环渤海大湾区协调发展基础条件具有明显短板。譬如经济圈中产业协调的问题——北京在高新技术产业和经济方面较为强势,天津则是着力工业发展,产业结构需调整;山东、河北等依赖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高新技术发展不足。环渤海地区区域内很多城市都依靠港口布局,相互之间未形成合理的分工。再对比粤港澳大湾区的科技发展、开拓意识和创新思维,北方省份的市场化程度不高、体制不够活跃、产业结构和高新技术发展等问题亟待解决,由此可见,环渤海大湾区依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环渤海大湾区等待的引擎在哪里?环渤海区域未能形成合力的深层次原因之一,是缺乏一个强有力的引擎对区域进行市场化串联,仅靠行政层面松散化的联席会议或者协调机制,无济于事。

当下,京津冀协同发展将成为问题破局的关键,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前景将为环渤海大湾区发展注入活力。

京津冀协同:“天津湾”来了

京津冀协同发展将应对目前环渤海地区“各管一亩三分地”的困境,成为环渤海大湾区发展的一剂良药。京津冀协同发展将促进京津冀地区优势资源的流动,有效发挥湾区资源的集聚效应、带动效应,推动湾区内各座城市与京津冀其他城市分工协作、优势互补,形成京津冀发展合力,使得湾区制造业、高科技产业、现代服务业、湾区休闲文化等产业得到充分发展。

天津,将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助力前行。

刚刚过去的2019年10月27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队,天津市党政代表团再次赴北京市学习考察,核心内容仍是主动学习北京、服务北京、对接北京,加强京津双城联动,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主动学习、服务、对接的背后,是天津市对京津冀协同发展前景的洞察。“要充分发挥天津引领京津冀城市群、带动环渤海地区协同发展的重要作用。”杨开忠如是认为。在他看来,天津是渤海滨海地区地理位置最适中、工业基础最雄厚、经济贸易航运最发达的城市,毫无疑问,将是实施渤海大湾区战略的主要滨海重镇。

天津不争名分,但注重实干。在2019年初《天津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支持滨海新区完善城市功能,优化港口规划布局,建设繁荣宜居智慧的现代化海滨城市。”10月底,在天津市委、市政府《加快推进新时代滨海新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简称“意见”)中,明确提出完善天津市主城区和滨海新区的“双城”发展布局,“支持滨海新区主城区向北拓展、临海布局”。

一系列的路径设置背后,以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为己任的“天津湾”呼之欲出。观察世界成熟湾区的发展,其皆具备的明显共同特点是——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完善的金融系统和超高的开放程度是湾区经济高度发达的三大动因。客观来说,就世界标准而言,天津尚有不少提升空间。但毋庸置疑的是,天津需要以开阔的国际视野,高标准地规划未来发展道路,以求更完美地契合京津冀协调发展要求。在《意见》中,天津给予滨海新区的第一条支持意见即为,“以实体经济为根基,建设世界一流产业创新中心”,其中,将以两个千亿元级别的资金支持,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发展,辅以完善的金融创新平台、科技创新平台,加之滨海新区自带的改革开放创新特质,形成对标深圳的产业创新中心、北方经济新引擎。

“天津湾”建设的突破点:打造滨海新区

天津是京津冀地区的滨海重镇,滨海新区又是天津全部153公里长的海岸线所在地,倚靠天津湾,向海而生、拓宽海上之路的构想早已明确,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分析指出,处于国家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多重战略机遇的叠加期,依托京津冀、面向东北亚的天津滨海新区恰恰是环渤海经济圈对外开放贸易的重要节点,也是海上丝绸之路进出口的重要门户。因此,在环渤海地区经济发展中,滨海新区完全可以凭借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优惠的政策支持,对城市发展做出全新的定位,创建高水平的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积极辅助天津与北京、雄安协同发展构建京津冀城市群,并以京津冀城市群为龙头,全面打造出一个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环渤海大湾区。

事实上,上至顶层规划、下至地区发展规划,政策早已开始布局,已明确指向发挥优势、力求补足短板。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先后四次亲临天津视察工作,两次深入滨海新区,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足见滨海新区战略地位之重。今年1月,习总书记视察天津港码头时强调,要努力打造世界一流的智慧港口、绿色港口,更好地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共建“一带一路”。

今年3月,天津市向滨海新区下放625项市级权力事项,也赋予滨海新区更多自主发展空间,被视作鼓励其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大刀阔斧改革创新的信号,从而更好发挥滨海新区龙头和引擎作用。

贯穿全年的滨海新区各开发区法定机构改革,更是备受关注。已成功发展多年的5个国家级开发区除保留一把手行政身份外,其他数千人员全部取消身份,实行竞争上岗,实行企业化管理和绩效工资。目的只有一个,恢复各开发区在改革开放中的“野战军”本性,将战斗力发挥到极致。他们的眼前,不再是近些年逐渐靠拢的天津市区,而是充满生机的大海。

无论是天津市,还是滨海新区,还是各开发区,拥抱大海,是惟一的目标。

但问题犹在——如何做好“海”字文章,滨海新区何以“向海而生”甚至是“向海重生”?

繁荣、宜居、智慧的现代化海滨城市,具体路径如何?各产业的发展如何与港口开发紧密衔接?

物流业、金融保险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产业结构如何得以优化、各方面如何有效发展?

通过加强陆海内外联动、发展临港产业和海洋经济,又如何凭借政策机遇助力天津为京津冀协同、环渤海湾区发展、乃至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做出更大贡献?

这无疑考验着天津和天津滨海新区的智慧。

题图:鸟瞰天津滨海新区 作者:张亮

点赞 (0)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条)

    热门文章
    日榜 周榜

    头条 | 湖湘 | 公司 | 人物 | 产经 | 国际 | 军事 | 范儿 |

    潇湘头条-观察者!发现者!报道者! 备案号:京ICP备190343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