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头条 > 经济 > 报告:全球供应链“去中国化”不可能成为现实

报告:全球供应链“去中国化”不可能成为现实

2020-09-19 07:45:14来源:环球网阅读:0标签: 美国  疫情  供应链  新冠肺炎

文章导读
一场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加剧了本就存在的逆全球化现象,美国、日本等国开始加速推动制造业回归本土,个别国家甚至试图在供应链中“去中国化”。...

一场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加剧了本就存在的逆全球化现象,美国、日本等国开始加速推动制造业回归本土,个别国家甚至试图在供应链中“去中国化”。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全球价值链研究院日前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认为,全球供应链不可能“去中国化”,对全球供应链的人为拆解是一种“危险的错误”。

这份题为《后疫情时代的全球供应链革命——迈向智能、韧性的转型之路》的研究报告17日在北京发布。报告提出,中国已成为全球供应链的核心节点和关键环节之一。自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 30%,已经深度融入全球供应链,中国离不开全球供应链,全球供应链也离不开中国。

但在新冠疫情暴发后,西方“将供应链搬出中国”的言论频频出现,美国部分政客甚至希望与中国完全“脱钩”。报告主笔人之一、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全球价值链研究院副研究员王苒17日在报告发布会上表示,当下,地缘政治和国家战略已成为推动全球供应链调整的重要原因。自2017年就职以来,美国总统特朗普为实现“美国优先”,推动美国在贸易、投资、教育、科技等领域的供应链政策出现重大调整,对全球供应链的参与程度有所下降。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为降低供应链风险,日本、美国均启动投资回撤鼓励政策,日本政府宣布,将拿出2200亿日元支持海外日资企业撤回国内。

报告强调,从中国的消费市场和制造业基础来看,全球供应链“去中国化”缺乏经济基础,不可能成为现实。王苒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在一些中高端制造环节,中国存在不可替代性的,无论是否有疫情出现。只有中国有相对完备的生产能力和相对稳定的高素质劳动力人群,这是其他国家尤其是劳动力密集型替代国所不具备的。此外,中国的国内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生态的完整性,也是很多跨国公司所看重的。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全球价值链研究院的研究发现,由于全球分工协作背后的固有逻辑,美国政府提出的让制造回归本土并没有取得明显成效,中美经贸摩擦和新冠肺炎疫情也没有促进美国制造业的回流。此外,对全球供应链的人为拆解和与国际市场“脱钩”,加强本国“自给自足”也并不能增加本国供应链的“韧性”和“稳健性”。

报告提出,在风险规避驱动和政府主动引导下,全球供应链将根据效益、效率和风险平衡的原则进行调整,利用工业4.0相关先进技术,积极打造更加智能和韧性的供应链。

报告认为,美国、中国、德国已形成全球供应链体系的三个地区中心,跨国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应顺应这一态势,灵活布局全球市场。一方面,要充分发挥供应链的联结优势,积极与主要贸易伙伴达成供应链合作协议,共同处理潜在的供应链风险;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一带一路”建设、中非经贸合作等机制,多元化拓展供需链条,提升供应链的弹性,避免对部分地区、部分市场、部分供应链节点的过度依赖,降低风险。报告以联想、西门子、英特尔等公司举例称,联想通过供应链驱动全球30多个生产基地和2000多家供应商协同运作,并通过供应链建立自有工厂/ODM/OEM高效协同的混合制造模式,提升了运作效率。凭借其高效、敏捷、智能的全球供应链,联想得以灵活利用全球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资源优势来满足市场需求,实现“全球资源、本地交付”。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余淼杰17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在中、美、德三足鼎立的格局下,中国为代表的亚太生产链或将更加强化。目前,中国主要从东盟地区进口原材料和零部件,从日本、韩国进口核心产品,再进行装配加工,最后出口到全世界各地。“后疫情时代”,这种现象会更加明显。

点赞 (1)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条)

    热门文章
    日榜 周榜

    头条 | 湖湘 | 公司 | 人物 | 产经 | 国际 | 军事 | 范儿 |

    潇湘头条-观察者!发现者!报道者! 备案号:京ICP备190343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