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人物 > 毛泽东为什么致信这位古生物学家和地质学家?

毛泽东为什么致信这位古生物学家和地质学家?

2021-08-06 15:41:29来源:中国新闻网阅读:0标签: 毛泽东  湖南  生物  科学

文章导读
收信的杨钟健先生是怎样一位科学家?...

中新网北京6月12日电 (记者 孙自法)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纪念日到来之际,中国科学院“溯本源·守初心·传薪火”党员主题教育基地近日在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科院古脊椎所)发祥地——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开展示范活动。

在该基地展厅,新中国开国领袖毛泽东主席1921年亲笔写给享誉世界的古生物学家和地质学家、中国古脊椎动物学开拓者和奠基人杨钟健先生的一封信,引人瞩目。

毛泽东为什么要写这封信?信的内容是什么?收信的杨钟健先生是怎样一位科学家?

为补报少年中国学会入会志愿书致信

中科院“溯本源·守初心·传薪火”党员主题教育基地展出资料显示,1918年杨钟健考入北京大学,北大期间,他受到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影响,先后参加“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少年中国学会”“社会主义青年团”等学生组织,非常活跃。

1921年7月,杨钟健已任少年中国学会执行部主任。1921年9月,正在长沙文化书社的毛泽东为补报少年中国学会入会志愿书一事给杨钟健手书一封信函,内容如下:

“钟健先生:

前几天接到通告,知先生当选执行部主任。今日又接来示,嘱补填入会愿书,今已照填并粘附小照奉上。惟介绍人系王君光祈为我邀集五人,我现在只能记得三人,余二人要问王君才能知道。以后赐示,请寄长沙潮宗街文化书社为荷!

弟泽东 二十九”

据了解,该基地展出的此信函为复制件,其原件现收藏保存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全力发展中国古生物学研究奠基大业

中科院古脊椎所介绍,该所创始人杨钟健先生年少志远,他一生中有四个最重要的阶段:第一阶段是北大求学,寻求救国之路;第二阶段是国难当头,继续开展发掘和研究工作;第三阶段是新中国成立,开拓新的机遇;第四阶段是人到晚年,仍致力于古生物研究工作,鞠躬尽瘁。在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内,杨钟健先生的照片与达尔文、欧文等世界级科学泰斗悬挂在一起,也是唯一一位享此殊荣的亚洲科学家。

1927年8月,杨钟健在《中国古生物志》上用德文发表博士论文《中国北方之啮齿类化石》,这一专著的出版标志着古脊椎动物学在中国正式诞生。1928年2月,杨钟健放弃国外优厚待遇,毅然踏上回国旅途。

1929年4月,中国地质调查所新生代研究室正式成立,杨钟健任副主任,专门从事古生物学研究工作。他在回忆中写道:“我一方面参加周口店工作,一方面又到外地考察,在北平时间还写报告,做研究……自1929年以后,我索性将家中的事全抛在一边,专心致力于研究,一年以来幸尚有贡献”,可见杨钟健当时对这份事业非常投入。1929年12月2日,裴文中在周口店发现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12月底,地质调查所首次公布并展示周口店“北京人”头盖骨,震惊世界。

在云南发现中国第一龙“许氏禄丰龙”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杨钟健于1938年赴昆明,着手成立地质调查所昆明办事处,开始对云南地质和古生物开展调查工作。

杨钟健后来在禄丰发现大批化石,经过将近两个半月的发掘工作,采集40余箱化石。除对第三纪、第四纪哺乳动物化石及相关地层的研究外,杨钟健的另一个重要贡献就是对中生代禄丰动物群的研究,他发现的“禄丰蜥龙动物群”,反映了地球和生物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

从1938年到抗战胜利,杨钟健的研究工作主要围绕“禄丰蜥龙动物群”这个世界著名的动物群进行,其中就包括他在云南省禄丰县发现中国第一具完整的恐龙骨骼化石,即被称为“中国第一龙”的“许氏禄丰龙”,杨钟健也因此被誉为“中国恐龙之父”。

随着北平解放,1949年9月周口店恢复发掘工作,杨钟健当时毅然放弃赴台湾的邀请,回到北平建设新生代研究室,接受中国地质工作计划指导委员会(即后来的地质部)和中科院双重领导,直至1953年中科院古脊椎动物研究室在北京正式成立。

新中国成立,百废待兴,古脊椎动物所发展也经过几次变革:1951年中科院古生物研究所成立,李四光任所长,下设古植物组、古无脊椎动物组以及新生代及古脊椎动物组,杨钟健任新生代及古脊椎动物组组长;后来,杨钟健担任中科院编译局局长,仍坚持每周两天到古脊椎动物研究组工作;中科院古脊椎动物研究室成立后,杨钟健辞去编译局局长职务,专任古脊椎动物研究室主任。

加入中国共产党作长诗《入党述怀》抒发情感

1956年4月,杨钟健加入中国共产党。得知入党申请书批准后,杨钟健作《入党述怀》长诗,表达兴奋情感,表明努力方向。

1957年,中科院古脊椎动物研究室更名为中科院古脊椎动物研究所,杨钟健担任所长。随后,新建的北京自然博物馆对外开放,杨钟健兼任首任馆长。

中科院古脊椎所称,杨钟健先生不仅领导了新生代研究室及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发掘,他一生的科研领域几乎涵盖从鱼到人的全部古脊椎动物学和古人类学研究,并对地质学其他学科、生物学及考古学等多有涉猎。

杨钟健先生晚年一直都在坚持工作,“文化大革命”期间受到批斗、抄家,被打成“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关入“牛棚”,但在批斗之余,他仍然撰写完成成《古脊椎的研究成就和问题》与《镵(chán)石集》。后来,杨老相继入选北美古脊椎动物学会名誉会员、英国林奈学会国外会员,并仍然参加国内外的各类考察活动,直至病情骤发逝世。

杨钟健先生从少年时代就热爱诗歌,一生在科研之余写下2000多首诗歌,杨老借诗歌抒情感怀,也记录他对所见所闻的思考。从这位科学家的诗歌中,人们可以看到一位科学家对国家的拳拳之心和对科研工作的一片热忱。

如今,为科学救国报国、奉献社会而奔波一生的杨钟健先生,长眠于举世闻名的“北京人”遗址周口店龙骨山。中科院“溯本源·守初心·传薪火”党员主题教育基地的示范活动中,参加活动科研人员代表观看以杨钟健先生事迹为主线的宣传片《奠基伟业,龙的传人》,并向杨钟健等老一辈科学家墓地敬献花篮,4名青年科学家代表还现场深情诵读杨钟健先生经典诗作《入党述怀》,传承和弘扬老一代科学家伟大的爱国奉献精神。

点赞 (1)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条)

    热门文章
    日榜 周榜

    头条 | 湖湘 | 公司 | 人物 | 产经 | 国际 | 军事 | 范儿 |

    潇湘头条-观察者!发现者!报道者! 备案号:京ICP备190343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