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湖湘 > 城市 > 轨道交通,让株洲制造响亮全球!

轨道交通,让株洲制造响亮全球!

2023-04-27 08:15:28来源:潇湘眼/丁丁阅读:0标签: 株洲  制造名城  轨道交通

文章导读
大国崛起,“株洲制造”走向世界。...

一个城市的崛起,不仅要自身的努力,更离不开时代的进程。

从湘江边的村镇一步步进阶“制造名城”,以星星之火,陪伴中国制造业成燎原之势,株洲几乎严丝合缝参与了中国制造业,从“一穷二白”到搅弄全球制造业市场的全过程。

如果说昔日株萍铁路驶入株洲,是“株洲制造”开启百年征程的开篇。那么借势中国加入WTO,大国崛起与全球经济互联进入同频共振期,“工业新城”拥有了搏击“世界轨道交通之都”的最强底气,助力株洲一鼓作气,将轨道交通产业打造成为全球“烫金名片”。

01

大国崛起带动株洲产业腾飞

株洲轨道交通产业的质变,确切来说是从集聚天时、地利、人和的2010年开始。

先说天时。

交通是经济的大动脉。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资源禀赋分布不均衡,要快速发展经济,离不开构建出遍布四海、密如蛛网的庞大铁路网路。

哪怕2008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将众多产业吹得七零八落。作为国内扩大内需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急先锋,中国轨道交通产业迎来了逆势上扬。

2010年左右,六次提速推动全国大多数客运网线时速达到200公里以上,国内开始全面实施2万公里干线铁路建设和大城市地铁、轻轨建设计划,各地掀起城市轨道建设高潮,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城市轨道交通市场。


中车株机出口南非的电力机车运行在南非铁路线上,图源于中车株机

如此庞大的市场需求在前,推动中国进入风驰电掣的交通快时代。

根据今年年初数据,过去十年,中国铁路营业里程从9.8万公里增长到15.5万公里,高铁营业里程从0.9万公里增长到4.2万公里,稳居世界第一。无论是铁路客运周转量、货物发送量、货运周转量以及运输密度,中国都位于世界首位。

迎时代发展大势,作为全国轨道交通产业的核心力量,株洲轨道交通产业毋庸置疑站到了时代风口。

再是地利。

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株洲能抓到时代机遇昂扬向上,离不得深厚的产业积累。

从1936年,株洲轨道交通产业龙头——中车株机的前身——粤汉铁路总机厂落户株洲算起,到2010年,轨道交通产业已经在株洲扎根70多年,早已锻炼出一身“肌肉”。


中车株所研制的智轨列车 图源于中车株所

彼时,株洲站是全国五大客货运输特级站之一、中南地区最大的中转枢纽站,平均每3分钟就能接发列车一次,年发送旅客超过480万人次。

株洲北站是货运特等站,也是中南地区最大的货运编组站,每天平均能办理17000辆车,解编12000辆,年货物交流量达11500万吨,是沟通华东、华南、西南和北方的重要铁路交通枢纽,全国重要的物资集散中心。

早在2009年,株洲北站日均办理辆数就打破历史纪录,达到18350辆,解编12633辆。

当时的株洲,客运、货运实力都处于国内领先阶段,和河南省会郑州合称“北郑南株”,并称普铁时代的交通双子星。

最重要的当然是“人和”。

一方面是株洲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实力与时俱进,能承载最前沿的产品需求。

早在2001年,中车株机就拿到了城轨及车辆国产化定点企业资格,开启多元化发展道路,拥有研发、生产高铁、地铁、轻轨、市郊铁路、有轨电车以及悬浮列车等多类型轨道交通产品的实力。

而创建于1959年的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中车株所),作为株洲轨道交通产业的“大脑”,其研发成果持续引领时代,研发与生产相辅相成,推动株洲轨道交通生产从蒸汽机车、内燃机车、电力机车到高速机车的步步进阶。

另一方面,湖南省最高决策班子顺势行动,为株洲轨道交通产业发展提供多项政策支持。


株洲一景,图源于株洲新闻网

2010年,湖南省政府与当时的中国南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南车将向旗下湘企如中车株机、中车株洲所、中车电机投入巨资,扶持株洲轨道交通装备企业发展,共同打造湖南千亿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群。

集齐天时、地利与人和的王炸牌面,株洲自此迎来了“中国电力机车之都”的黄金时代。

2015年,株洲轨道交通产业产值突破千亿,成为株洲首个千亿产业集群,也成为全国首个过千亿的轨道交通产业集群。

2021年,轨道交通产业的顶级峰会——中国国际轨道交通和装备制造产业博览会——落地株洲,开启株洲跻身“世界轨道交通之都”的序幕。

02

中车株机中车株所双星闪耀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作为株洲轨道交通产业的两面旗帜,中车株机与中车株所的质变效率,几乎直接决定了株洲产业进化进程。

陪伴一个人口不足7000人的小村镇,成长在全球市场上为“中国制造”代言的“制造名城”,中车株机、中车株所与株洲的双向奔赴,称得上是企业与城市互相成就的佳话。从1936年落地株洲,深度参与中国电力机车从“引进”转为“出口”,从“亦步亦趋”到自主研发引领世界机车生产标准,中车株机一路质变,实现从蒸汽机车修理厂到轨道交通产业中世界级企业的跃迁,堪称中国铁路机车发展的“活史书”。


1958年,中车株机和湘潭电机厂联合研制的中国第一台干线电力机车下线。图源于中车株机

哪怕亲历苏联专家突然撤退的生死考验,中车株机也“化危为机”,实现株洲制造的“向死而生”。

要知道,新中国工业的开始,基本依仗苏联援建。整个一五期间及二五早期,近2万苏联专家的耳提面命之下,那时候的“中国制造”约等于“苏联制造”。

但伴随中苏关系恶化,苏联撤销所有援助,撤走专家、带走资料,刚刚起步的“中国制造”遭遇灭顶打击,被迫独立行走,生死各安天命。

彼时的中车株机,刚出大学的小年轻要承担起技术攻坚任务,逐字逐句“啃”资料、做笔记,拆分机车的各个零部件抠细节、查问题,以抽丝剥茧的态度做分析、研究、试验。

没有精密的作图工具,就用手里的尺和笔,徒手绘制工装图纸,技术工人们夜以继日练手锤、练锉刀、练磨钻头,练到满手茧子、满手血才敢说自己有了一点点手艺。

鏖战8年,中车株机在汗水中完成重生,1968年,中车株机独立研制的第8号电力机车下线并定型,被命名为“韶山1型”,得到毛泽东主席亲自题写“韶山”二字。


1968年,中车株机研制的6Y1型8号电力机车,完成了国产电力机车重大技术改造,被命名为“韶山1型”。图为北京枢纽南环线上的SS1型电力机车。 图源于中车株机

也是从这一年开始,中车株机彻底甩开模仿的桎梏,一步一阶梯,持续夯实自主创新、不断超越的“株洲制造”名片,将株洲打造成全国知名的“电力机车之都”。

1998年时速240千米的韶山8型准高速干线客运电力机车面世,一举成为我国快速客运的主型机车;

2004年参与研制出全国首列地铁车辆......

从直流到交流、从常速到高速、从普载到重载的跨越,数十年技术创新与研发积累,助力中车株机稳稳站立在全国轨道交通之巅,开始蓄积起出征海外,搏击全球市场的勃勃雄心。

与此同时,自1959 年落地株洲,中车株所用一次次打破历史的创新研究,推动“株洲制造”层层跃迁,开启我国铁路电气化自主创新的历史征程。

1966年,用当时世界最先进技术硅半导体整流装置代替引燃管整流装置,开启国产电力机车的电力电子时代;

1996年推出的AC4000交流传动原型电力机车开启中国电力机车“交流时代”;

高级工程师、博士、硕士组成的6000人科研队伍,带领中车株所相继攻克电力机车、内燃机车、地铁车辆等多种轨道交通制式车辆核心技术难题,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电力机车之都大脑”。


高铁核心芯片仅日本掌握,垄断近50年,中车株所花费6年就研制成功 资料图

到2010年左右,中车株所全面全球化,在全球范围开启买买买模式,先后收购英国丹尼克斯半导体公司、澳大利亚代尔克公司等6家海外公司,打破国外对轨道交通产业高端芯片技术的垄断。

中车株所的260多项自主创新成果,如永磁驱动、大功率IGBT、无速度传感器控制等前沿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中车株所的事业也全面与国际接轨——在英国成立半导体研发中心;在美国组建研发中心,和新泽西理工学院、德州大学圣安东尼奥分校两大知名高校联合建立联合实验室;在奥地利、马来西亚、印度、非洲、墨西哥等区域设立10多家子公司,在德国等区域设立办事处——为株洲跻身“世界轨道交通之都”蓄满能量。

自此,中车株机和中车株所的合作势能,闪耀全球。

2010年,CRH380A时速达486公里,刷新世界铁路运营试验最高速。

2017年,“复兴号”动车组,以每小时350公里的速度让中国成为世界上高速铁路商业运营速度最快的国家;

2018年,株洲相继推出全球首列智轨电车、全球速度最快的地面交通工具——时速达600公里的速磁浮交通系统。


中车株机研制的复兴号高原内电双源动车组在拉萨首发,图源于中车株机

截至目前,中车株机获得的海外订单总额累计超过100亿美元,带领 “株洲制造”走进马来西亚、南非、土耳其、马其顿、捷克等国家,成为真正的全球产品。

株洲也成为全国最大的轨道交通装备出口基地。

中车株所则在前不久的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颁奖仪式上,用主导制定的《轨道交通机车车辆用电力变流器》系列标准,斩获“2022年度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标准项目一等奖。

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是我国标准化领域最高奖项。这也是湖南省和全国轨道交通领域首次获此奖项。

这就意味着,中车株所已经成长为全国乃至全球轨道交通产业的的“话事人”,进入到引领、定义产业标准的的历史新阶段。

如果说前70年,中车株机、中车株所是在为株洲代言,为全国轨道交通产业创造历史。那么以2010年左右为分割线,中车株机、中车株所就是在全球轨道交通市场,为中国制造代言。

03

株洲步入“全球轨道梦工厂”时间

对于当下的株洲而言,轨道交通或许早已超出了产业本质,成为“株洲制造”的精神图腾。

株洲能为湖南制造业代言,株洲轨道交通产业能成为全球名片,是一代代株洲人将“奋勇争先、不断超越”火车头精神扎实落地,让全国乃至全球人民不断刷新对株洲的认知,看到一个时刻在进化、不断完成自我超越的、生机勃勃的“全球轨道交通之都”。


火车头是株洲的精神文化,图源于株洲新闻网

从一条全长89公里,只有4个站的株萍铁路,到如今京广线、沪昆线、醴茶线、武广高铁、长株潭城际、衡茶吉等铁路线路如蛛网密布株洲大地。

从建国初期,因没有自主研发的机车,全国4000多台机车全部产自国外,中国被调侃为“万国机车博物馆”,

到如今株洲生产的电力机车、城际动车组、城轨车辆以及轨道交通装备衍生产品,出口包括欧洲、东南亚、非洲、中东、中亚等100个国家和地区,占全球市场的27%,市场占有率稳居全球第一。

如今,株洲是全球最大轨道交通装备研制基地、全国最大轨道交通装备产业研发生产和出口基地。

产业聚集度,在全球范围内无出其右——集聚了中车株机、中车株所、中车电机、中车投资控股等4家中车集团旗下子公司及轨道交通装备制造配套企业400多家,形成从产品研发、生产制造到售后服务、物流配套一体化产业链条,本地综合配套率超过80%。

占据全球轨道交通产业的核心话语权——主导或参与制定了86项国际标准、112项国家标准。

拥有轨道交通领域全国唯一一家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以及23家省级以上研发机构。

是中国制造业领域的创业者乐土,每1000亿GDP对应的重点“小巨人”数量计算,株洲的单位密度已经是全国第一。

但这些成就,还远远满足不了将“火车头”刻进基因里的株洲工业人。

2016年的轨道交通产业国际峰会上,刘友梅院士提出建言:将株洲轨道交通产业打造成为全球“烫金名片”,以中车株机所在的株洲田心为核心建设全球轨道梦工厂。


中车株所举办的第三届科技节 图源于中车株所

话音落地,株洲积极当起了“店小二”,从生产、研发、服务方面全面出击,剑指2025年,在田心片区打造出世界一流的轨道交通装备研发中心、国际领先的轨道交通装备智造中心,建设全国最大的轨道交通产业服务中心,将株洲打造成一座“现代轨道交通科技城”。

20个聚焦田心的城市更新项目有序推进,9条道路升级改造有条不紊,中车大道、田心大道等城市主干道相继完成改造升级,实现通车。

企业与城市1+1>2的联袂合作模式,助力株洲一步步接近目标中的“全球轨道梦工厂”。

再加上2021年落户株洲的轨道交通产业的顶级峰会——中国国际轨道交通和装备制造产业博览会,为株洲搭建起聚集国际化人才、交流前沿科技、创新观点的全球平台, 进一步夯实株洲进阶“全球轨道梦工厂”的征途。

到如今,李强总理的到来,无疑会为株洲的全球化梦想再打一剂强心剂。

无论是勉励"株洲制造"坚定不移走株洲创造,在世界舞台上为中国制造代言,或是让全国工业城市了解株洲模式,见贤思齐,其引发的蝴蝶效应,都将会推动株洲,创造出更高阶的产业新时代。

当下的株洲,显然已经进入到“全球轨道梦工厂”时间。

点赞 (1)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条)

    头条 | 湖湘 | 公司 | 人物 | 产经 | 国际 | 军事 | 范儿 |

    潇湘头条-观察者!发现者!报道者! 备案号:京ICP备19034325号-1